“懸魚”出自《后漢書·羊續傳》,講述的是東漢官員羊續廉潔自律的故事,后成為形容官員清廉、拒收賄賂的典故。3月25日,《人民日報》頭條文章中提到:“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挖掘傳統文化,倡導文明新風,不斷厚植優良作風的文化根基。”就是要將傳承傳統優秀文化與建設新時代廉潔文化結合起來,營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
建設新時代廉潔文化,必須代入新形勢、新挑戰。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當下,領導干部既要從“羊續懸魚”“四知拒金”等傳統文化故事中吸收其“慎微正己”的精神內核,又要在“當代愚公”“燃燈校長”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事跡號召下書寫“初心為民”的實干答卷,在繼承與發揚、守正與創新的過程中爭當實干篤行的“懸魚”干部。
爭當“懸魚”干部,必須認識廉政與實干的關系。廉政是實干的基石,沒有廉政的實干是危險航行。縱觀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案例,有不少干部在腐敗前也曾是為任一方造福一地的能人干吏,而他們之所以走入腐敗的深淵,就是對廉政與實干的關系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認為“一白遮百丑”“功過可以相抵”,實際上,這是心中法治觀念淡薄的表現。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領導干部的功過是非都有法律依據和客觀標準,賞功罰過必不可混為一談。更何況,黨的理論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領導干部不可陷入個人英雄主義,而應效仿“羊續懸魚”故事,時刻保持慎微正己之心,毋枉毋縱、防微杜漸。
爭當“懸魚”干部,必須肩負廉政與實干的擔當。實干是廉政的試金石,沒有實干的廉政是形式主義。廉政的本質是為了讓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干凈凈做事,而現實中,總有一些領導干部以“不貪不占”自居,奉行“不干不錯”的庸碌哲學,看似清廉,實則失職——既辜負組織信任,又貽誤發展機遇。去年4月至7月,黨紀學習教育在全黨開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抓好黨紀學習教育,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從黨紀學習教育,到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廉政與實干始終是一體貫穿交織的兩條主線,闡明的是“愛崗盡責”的精神操守。正如羊續“微服訪遍南陽城鄉”,新時代干部更需走出“文山會海”,在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戰場錘煉“寬肩膀”“真本領”。
爭當“懸魚”干部,必須把握廉政與實干的辯證法。廉政與實干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只講廉政不重實干,就會陷入“清談誤國”的窠臼;只顧實干不守廉政,終將走向“人仰馬翻”的歧途。真正的“懸魚”干部,既要以“一絲一粒,我之名節”的清醒守住底線,更要以“為官避事平生恥”的擔當干事創業。唯有在慎微中正己、在實干中惠民,方能真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做到“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使干部在遵規守紀中改革創新、干事創業”,讓清廉之德與實干之效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在新時代的大考中堅定初心航向,駛往光輝未來。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8414號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四十號 郵編:1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