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的廢品扔了可惜,攢著又不知道放在哪兒,現在下樓順手投進回收機中,隨有隨賣,既便民又環保!”4月7日,在中鐵建物業北京通瑞嘉苑的園區中,業主張阿姨邊將手中的舊衣服往新安裝的智能回收機里投遞邊說道。
業主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回收物投遞(中鐵建物業 供圖)
2025年全國兩會提出“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在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進程中,中鐵建物業深知責任與使命,在社區服務建設中不斷加強各項低碳節能工作,持續深入推進低碳社區建設。
如何有效解決回收物堆積問題,推動資源循環利用一直是困擾物業的重點問題之一,智能回收機的出現為該課題實現了破冰,為可回收物開辟了全新的“綠色通道”。3月7日,14臺智能回收機正式落地北京通瑞嘉苑園區并進入試運營階段。相較于傳統的回收方式,該智能回收機24小時“站崗”,免去了業主尋找回收人員、討價還價等繁瑣步驟,大大降低了參與回收的門檻。業主僅需將回收物帶來,完成“掃碼—開門—投遞—確認收益進賬”四步,就能實現回收。
在投遞結束后,智能回收機便會以投遞物每公斤0.7元的金額加一個隨機環保金的紅包返給業主,滿5元即可提現。同時,回收物的種類也大大增加了,可回收紙殼、塑料瓶、金屬、織物等30余種再生資源。每個滿倉的可回收物包裹上還附有二維碼,實現垃圾分類全程可追溯。考慮到智能回收機的使用人員大部分是老人以及保潔人員,每臺設備還配備了長達一個月的專職宣傳指導人員,為用戶使用設備提供指導幫助并為其答疑解惑。
為業主介紹智能垃圾桶的使用方法(中鐵建物業 供圖)
智能回收機的入駐打通了有償回收服務在社區的“最后一公里”;成都侯樾府項目與所在社區聯動,引入的智能環衛系統則更加符合當下垃圾分類所追求簡單便利的生活需求。當業主靠近垃圾桶時,桶蓋會自動感應打開,自帶的攝像頭不僅能輔助業主正確分類投放,還可以實時監測垃圾桶的滿溢狀態,并通過物聯網技術及時通知工作人員進行處理,確保垃圾能得到及時處理,防止環境污染。
工程人員對雨水收集系統進行改造(中鐵建物業 供圖)
除了在垃圾分類以及回收物堆積方面下功夫,南沙環球中心聚焦如何提高雨水利用率和優化水資源管控啟動了雨水收集系統升級改造工程。新建了兩座容積為650立方米的儲水池,并為其配備了水位傳感器與防溢流系統、增設了水泵。收集的雨水會通過過濾凈化裝置并入中水管網,進而引入智能灌溉系統,達到實時監控儲水量、精準調控灌溉量的效果,從而避免水資源浪費。
節能減排不只是國家戰略,也是居民需求所在。中鐵建物業始終倡導和踐行智慧綠色健康生活,圍繞供水系統、照明系統、空調系統進行全面節能改造,并在踐行自身減碳的同時輻射帶動社會更多群體參與其中。未來,中鐵建物業將持續致力于低碳節能工作,探索更多以人為本、綠色低碳的社區管理新模式,共創綠色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