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專題專欄 > 打造中國高鐵速度 引領中國高鐵時代 > 高鐵知識1 |
隨著京津、武廣、鄭西高速鐵路建成投產,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高速鐵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引來世界的矚目。3月13日,鐵道部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集體采訪時表示,我國高速鐵路的工程建造技術、高速列車技術、列車控制技術、客站建設技術、系統集成技術、運營維護技術不僅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成套技術體系,目前已申請中國專利946件。
“高速鐵路的運行速度、密度、安全性、舒適度是檢驗一條高速鐵路技術水平高低的指標。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的高速鐵路技術水平是國際領先的。”據鐵道部總工程師何華武介紹,相比于高速鐵路技術的原創者日本、德國、法國,中國高鐵運營時速達到350公里,全線采用無砟軌道,和既有線跨線運行,形成一張完整的客運鐵路網,技術比國外更復雜,更先進。
在工務工程技術上,“京津城際是軟土路基,武廣高鐵是巖溶路基,鄭西高鐵是黃土濕陷性路基,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建鐵路尤其是建高速鐵路困難可想而知。日本、法國、德國都沒有這樣的地質條件,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攻克這些難題,處理好地基以及路基的填入技術。”何華武表示,為了節省土地,我國高速鐵路建設中還采用了大量的高架橋、攻克了黃土地區隧道建設的諸多技術難題。
在高速列車技術方面,何華武表示,在引進200公里至250公里動車組技術后,我國全面構建了它的設計、制造、維修體系,自主研發了時速350公里的列車。“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創新,正在研發時速高于350公里的列車,將在下一步京滬高速鐵路投入運營。” 此外,我國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和系統集成技術也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
據鐵道部副部長王志軍分析,我國高速鐵路網建設效率和效益不斷提升,得益于一套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我國統籌利用鐵路內外的各方面科研力量和人力資源,形成強大合力。
在鐵路建設中,工程管理部門、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協調行動,組織起了強大的工程建設隊伍。在技術裝備制造中,運營單位、制造企業、科研院所統一步調,形成了強大的研發制造體系。在技術創新方面,我國瞄準世界最先進水平,把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有機結合起來,立足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統一組織,形成一個“拳頭”,堅持整個鐵路技術創新體系一盤棋,在引進和掌握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統一搭建了我國高速鐵路的技術平臺,走出了一條鐵路自主創新的成功之路。
我國高速鐵路的技術在諸多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是作為一名鐵路人,何華武表示,他也非常清楚地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長期性、艱巨性。他強調:“要保持高速鐵路國際領先水平,我們還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創新去完善它。關于高鐵知識產權,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的高速鐵路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中國鐵路沒有和任何一家國外公司產生知識產權糾紛。但是,我們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還要下很大工夫,我們的技術一定要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
據介紹,目前我國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已達到6552營業公里。其中,新建時速250公里至350公里的高速鐵路3676營業公里;既有線提速達到時速200公里至250公里的高速鐵路2876營業公里;正在建設之中的高速鐵路有1萬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