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后一塊預制站臺板精準嵌入卡槽,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項目十涌站施工現場爆發出熱烈掌聲。中鐵建華南建設所屬高科公司裝配式服務團隊用“積木搭建”般的高效施工,刷新了軌道交通車站站臺板建設速度——單跨裝配式站臺板安裝僅耗時28分39秒,較傳統現澆工藝提速50%,這標志著廣州市首個城際線路車站裝配式站臺板在工程中成功應用。
裝配式站臺板拼接現場(王藝涵 攝)
“傳統現澆施工需要大量的工人在狹小空間連續作業,施工工序多,效率低下,現在僅需5人班組40分鐘就能完成單跨站臺板快速裝配,還能保證百分百的合格率,這下一子速度和質量都上來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施工隊長張亮展示著這種“樂高式”建造模式,使工程減少建筑垃圾85%,碳排放降低30%,打造出“無揚塵、低噪音”的綠色施工樣板。
在該公司合作院校——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結構實驗室,一組組震撼數據更印證了這項技術的“靠譜”:1.5倍極限荷載下,新型門式墩與站臺板連接體系展現出“鋼筋鐵骨”——邊跨裂縫寬度僅1.7毫米,跨中肋梁裂縫不足0.2毫米,主筋與混凝土協同受力曲線近乎完美。更令人矚目的是,門式墩與底板基礎植筋灌漿實現“零滑移”,墩底鋼棒最大壓應力僅5.2兆帕,相當于用一根筷子頂起200公斤重物仍紋絲不動,門式墩結構安全穩定。
“這是裝配式技術的里程碑式突破。”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十涌站現場技術負責人王楚英手持試驗報告,指著連接節點處的應力云圖解釋:“我們研發的預埋套筒+螺栓固定+灌漿填縫三重防護結構,即使在最容易變形的站臺板邊緣位置,最大彎曲幅度也只有跨度的1/2780,可以理解為10米跨度僅彎曲約3.6毫米,這個變形控制效果遠超驗收要求,該體系已申報1項國家發明專利。”
南珠(中)城際項目的創新實踐引發“蝴蝶效應”。目前該公司在建的廣花城際和芳白城際項目也即將開啟裝配式站臺板規模化應用。針對目前即將應用的18個密集站點建設需求,技術團隊創新研發“模塊化標準單元”,將站臺板構件規格從13種精簡至4種,模具重復利用率提升至92%。“就像標準化芯片,既能快速復制,又可靈活組合。”設計負責人王楚英在構件廠介紹,新型裝配式站臺板生產線正以每天4跨的速度批量預制,較傳統工藝效率提升3倍。
從“現場澆筑”到“工廠智造”的產業升級,隨著首個城際車站預制站臺板的成功實施,這項凝聚著“中國智造”智慧的技術,正沿著軌道交通網絡,將創新基因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