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 專題專欄 ?>? 新春走基層 ?>? 一線見聞 |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閆雪純 李金雨 ?時間:2025-03-10
用心走進基層,用情書寫奮斗。2025年,中國鐵道建筑報精心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體記者、通訊員深入施工一線、探訪工廠車間、奔赴高原海外,將筆尖對準基層員工,用鏡頭聚焦奮斗身影,策劃、采寫、制作了一批接地氣、冒熱氣、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報道和群眾喜聞樂見的融媒作品。報紙、網站、微信、微博……春節期間,融媒體矩陣火力全開,成百上千名記者、通訊員奮筆疾書,將鐵建工地上演的歸家團圓的期盼、勇毅堅守的奉獻、篤行不怠的拼搏和激昂奮進的實干轉化成一幅幅溫暖的春耕圖、一首首振奮的進行曲,生動立體展示了中國鐵建高質量發展的企業新貌。
光影記錄 定格奮斗時刻
1月16日,臨近春節,西十高鐵湖北段建設現場依然是一片火熱,隨著中鐵十一局一公司建設者將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標志著西十高鐵柳家河福銀立交大橋順利合龍,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
農歷臘月二十六,坐標泉城濟南,中鐵二十四局濟南地鐵4號線項目施工現場仍是一片火熱的大干景象,4臺天泵的機械臂高高揚起,混凝土攪拌車往來不絕,80余名建設者裹緊棉衣,圍在澆筑點附近振搗不停,建設者們正錨定計劃目標作最后的沖刺。該工程不僅讓當地市民充滿期待,也引來了記者的密切關注。大年三十中午,他們陪伴建設者在低溫嚴寒中完成1500噸的鋼筋綁扎作業,實現乙巳蛇年“開門紅”。春節前夕,中國鐵道建筑報記者們目光聚焦一線,腳步深入基層。五湖四海的重大工程紛紛迎來了記者、通訊員的熱情采訪,無數個鐵建人的奮斗時刻被紛紛定格。
煙火漸盛,年味兒漸濃。大年初二晚上,中鐵十一局甬舟鐵路項目建設者在下班后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場煙花,身后的金塘海底隧道成為完美的背景。在水下50米深處,“定海號”盾構機開足馬力,鉆出了新年新氣象。前不久通訊員和現場40余名技術人員共同見證了新紀錄的誕生——這座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掘進成功突破2000米大關,實現新年“開門紅”,得到央視和中國鐵建全媒體平臺的廣泛關注。現場通訊員以《春節,我在海底建隧道》為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通訊作品,這不尋常的經歷成為他們不可多得的新年印記。
1月24日,阿克蘇地區籠罩在一片銀裝素裹之中。中鐵二十三局新拜鐵路項目測量隊不畏嚴寒開展相關工作(寇蕾蕾 攝)
去經歷,去收獲。2月5日,經過14天的連續奮戰,中鐵建設新建廣湛高鐵佛山站項目15848平方米模板架設、1370噸鋼筋綁扎和2200立方米混凝土澆筑任務圓滿完成,1800余名建設者在這個新春跑出了“佛山速度”。為響應首個“非遺”版春節,通訊員將現代化智慧建設與佛山的詠春、舞獅、粵劇等“非遺”文化相融合,制作了《承古開新途》短視頻,展現了歷史和現代發展的和諧共生,讓這座文化古城再啟新途。該短視頻春節期間登上各大媒體平臺,播放量持續破新高。
“可以摘鉤了!”2月11日,中國鐵建港航局申能海南CZ2海上風電示范項目1000余名參建人員懷著緊張又激動的心情見證著最后一臺風機完成安裝,隨著對講機中摘鉤指令傳出,現場歡呼雀躍聲頓時響徹天空。同樣深處喜悅之中的還有親臨現場的通訊員,“在現場的2天時間里,需要克服海風大、無人機無法起飛、紫外線強、甲板離海面高度大等多重挑戰,難以想象這些‘海上馭風者’常年日夜堅守、與風浪對抗是多么不易。”這為項目接下來全面進入全容量投產作業,為海南自貿港與“清潔能源島”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金建高鐵茶葉坪隧道順利貫通、滬渝蓉高鐵上海特大橋275號墩承臺順利完成澆筑、世界最大跨度雙線高鐵預應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橋——渠江特大橋不斷攻克斜拉索安裝施工……新歲開篇,宏圖待展,上有高橋飛架,下有海底疾馳,一個個振奮人心的佳音在這個新春佳節從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來,中國鐵建正以昂揚奮進之姿態為新征程新目標添籌加碼。
堅守紀實 踐行使命擔當
氣象萬千的新春圖景,有闔家團圓的喜悅,更有堅守崗位的守護。除夕當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霧凇,在中鐵十五局齊齊哈爾風電項目施工現場,項目工程部副部長金鐘旭已開啟忙碌的一天。春節期間,當地室外溫度達到了零下二十攝氏度,積雪深厚,寒風刺骨。金鐘旭每天堅持驅車75公里查看沿線鐵塔和電纜,在雪中艱難前行,他時而蜷縮在狹小設備艙檢查電線,時而攀爬至變電器平臺查看運行參數,這尋常卻不平凡的工作掠影被同行的兼職通訊員如實地記錄了下來,他守護電力輸送“生命線”的感人事跡也得到中國鐵道建筑報全體讀者的好評。熱血融冰霜、初心護萬家。在這個春節,中國鐵建向下扎根,聚焦基層人物,通過“報、網、端、微、屏”協同發力,將千千萬萬個冒著煙火氣、默默堅守在各自崗位上的鐵建人從幕后搬到臺前,全媒體展現榜樣力量。
冬日的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寂寥無人,坐落在沙漠深處的中鐵二十一局烏海項目仿佛一片孤獨守望的胡楊。蛇年第一天,通訊員何曉鵬跟隨副經理武斌斌一行人在近零下30攝氏度的極寒中開啟新年模式。寒風和著砂礫如刀子般割著皮膚,武斌斌熟練地穿梭在各個大型機械之間。他說,在沙漠里修鐵路利在千秋,自己能趕上是幸運。這個春節對建設者來說,和平常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有項目部門口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渲染出一些年味兒,在這片大漠之上,鐵建人將青春拋灑在鐵軌上,誓要鋪就戈壁“天路”。
新春的廣州南沙暖如陽春,在木棉盛開的季節,記者探訪了中鐵十七局南沙芯新產業園三期項目。新年伊始,該項目工程部長張翔宇一早來到創新工作室,與工程部6名技術骨干開碰頭會。張翔宇告訴記者,這是他在項目上過的第四個春節,不同于往年,今年的年味兒里增添了一份獨特浪漫,同為職工的未婚妻選擇留守陪伴。工作室內,討論聲此起彼伏,他們正以全面統籌上場策劃為支點,持續撬動項目創效發展空間……張翔宇表示,項目承載著國家“芯”力量的重大戰略使命,為施工生產保駕護航是他的職責,“在灣區之‘芯’過大年,讓我們彼此的心更近了。”
春節期間,中國鐵道建筑報也收到了不少海外通訊員的一線見聞。撒哈拉沙漠西側,中鐵十二局阿爾及利亞西部鐵路礦業線項目奏響了友誼互助的樂章,通訊員在投稿中詳細描繪了該項目工程部副部長閆金龍的新年軌跡。他承擔起培養技術人才的重任,堅持“傳幫帶”,培訓了一批本土化的產業工人,還在課余時間推廣中國春節文化,與當地人交流暢談。閆金龍歡迎他們今后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做中阿友好事業的使者。多年來,中國鐵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多中國建設者走向海外、堅守海外,在異國他鄉演繹獨具風味的中國年。
雪域高原的“開拓者”、無人區里的“修隧人”、破解世界難題的“科技先鋒”、海上“繡花”的“掌舵人”……中國鐵建融媒體矩陣探訪成百上千個堅守一線的勞動者,正是他們的風采和精神,讓中國鐵建的發展更有活力、更有溫度,更加行穩致遠。
團圓時刻 觸摸濃濃年味兒
腳踏泥土芬芳,記錄煙火升騰。萬象更新的華夏大地,有一種年味兒是團圓,還有一種年味兒叫奉獻。跟隨通訊員的腳步走進位于四川眉山的中鐵十四局簡蒲高速養護項目,執行經理苗鵬今年依舊選擇就地過年,全力做好春運分流管控應急處置工作。工作的16年中,這是他連續第5年春節留守,遠在山東諸城的妻子帶著兩個女兒跨越千里來項目探望。窗外,寒風凜冽,但食堂里卻暖意融融。鍋里翻滾的餃子、熱氣騰騰的扣肉、從家鄉帶來的諸城燒肉……新年的鐘聲響起,千家萬戶闔家團圓之時,道路養護的建設者們毅然堅守工作崗位,為歸家的人們保駕護航,做萬家燈火的平凡守護者。
春運期間,天津地鐵1號線車輛檢修團隊工長——“全國交通技術能手”呂宏振開展夜間車輛檢修作業(于 浩 攝)
春節前夕,在川西北高原的無人區里,記者跟隨中鐵十九局川青鐵路項目建設者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開展年前最后一次導線測量。為盡早實現川青鐵路全線通車,今年春節期間,建設工人輪休過年確保施工進度,為建設美麗幸福新西藏助力。高原無人區寒冷而寂寞,常年的堅守讓建設者跟當地游牧民日漸熟絡,今年春節他們便一同團聚過年。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與藏族同胞圍桌而坐,酥油茶、手抓肉、藏式火鍋、糌粑……豐盛的佳肴,彌漫著陣陣香氣,席間,藏族小伙子們唱起了祝酒歌。藏族味,中國年,悅耳的笑語洋溢在牧民家中,大家共舉青稞酒慶祝農歷新年的到來:“祝福祖國繁榮昌盛‘扎西德勒’!”
中國鐵建電氣化局建設者對軌道車進行調試(王 輝 攝)
“爸爸!非洲大草原真好看!你就在這里幫非洲朋友修公園嗎?見過獅子老虎嗎?星星是不是特別亮……”在距中國約10000公里外,中鐵二十五局正在建設我國首個援外地質公園項目——援坦桑尼亞恩格羅恩格羅-倫蓋地質公園基礎設施項目。考慮到留守人員忙了一年未曾歸家,項目特批了幾家職工家屬到坦桑尼亞反向探親,還為他們解決了往返機票。除夕這天,“小候鳥”們跟著爸爸媽媽掛燈籠、貼春聯,端出紅燒魚、烤雞、歐咖喱、炸香蕉等一盤盤中坦結合的美味佳肴。夜色漸深,項目營地張燈結彩、載歌載舞,歌聲與夜風共鳴,家鄉的味道在空中彌漫,將萬里之遙的思念化作此刻的團圓……
中國土木機場運營維保團隊和尼日利亞方業主共賀佳節(何 羅 攝)
越貼近越溫暖,越深入越感動。在乙巳蛇年的春天里,中國鐵道建筑報記者、通訊員一路走來,收獲了無數感人瞬間。新的征程里,他們將繼續用真情聆聽、用鏡頭對準、用筆頭勾勒,記錄廣大建設者拼搏奮斗的模樣,濃墨重彩地書寫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