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連:地質勘察領軍者
孟祥連,男,中共黨員,1987年7月參加工作,鐵一院副總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從業33年來,參與和主持完成了西康鐵路、青藏鐵路、沈哈客專等國家重點鐵路干線的地質勘察設計,主持過2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和科技攻關,創造了我國現代交通工程領域多個“第一”。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金獎等獎項17項,撰寫學術專著2部,發表科技論文16篇,編寫行業標準規范6部,擁有發明專利7項,是我國鐵路地質勘察設計行業公認的頂尖專家。
孟祥連積極投身陜西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形成以西安為中心的高鐵大通道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鐵一院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黃土地區高速鐵路修建成套技術體系,研究成果“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濕陷性黃土地基沉降控制技術”總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他主持西安地鐵1、2、3號線總體勘察工作,攻克了“濕陷性黃土、地裂縫、文物保護”三大世界性技術難題,組織編制的《西安地鐵巖土工程勘察實施大綱》是我國濕陷性黃土地區地鐵勘察的首部綱領性技術文件。在西康鐵路秦嶺特長隧道勘察中,他創立的“點、線、面結合,深淺結合,多層次、多參數、立體化”綜合勘探方法,已納入行業標準《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創立的我國首個TBM圍巖等級劃分標準,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研究的空白。在引漢濟渭項目中,他組織一舉攻克硬巖TBM相關性技術、軟巖大變形技術及突涌水和巖爆等諸多技術難題,工程將實現第一次從底部橫穿秦嶺,隧洞超長深埋位居世界前列,TBM單機連續掘進位居世界第一。
孟祥連情系山川,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平均每年有8至10個月在現場協調解決技術問題,他作為青藏鐵路凍土科研隊技術隊長,帶領技術團隊繪制出世界上首張高精度青藏鐵路多年凍土段地溫分區圖,研究提出了“主動降溫、冷卻地基、保護凍土”的勘察設計思路,青藏鐵路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金獎。他成功克服哈大高鐵建設中的“高速鐵路路基防凍脹、接觸網融冰、道岔融雪”三大世界性難題,建成世界上首條在嚴寒深季節凍土地區時速350km/h的高速鐵路。他主持開展蘭新高鐵五大風區大風特征專題勘察研究工作,路基擋風墻、橋梁擋風屏和防風明洞為主的462km防風工程首次運用在國內高速鐵路建設中,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穿越最長風區、防風工程規模最大的高速鐵路。
他忠于職守,勇于攻堅,在汶川地震寶成鐵路109隧道搶險期間,孟祥連作為鐵一院搶險隊技術負責人,沖鋒在前,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實現比預計時間提前7天恢復通車,改線工程提前1個月交付使用,為災后重建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搶險隊榮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孟祥連獲得“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榮幸地作為獲獎代表赴京接受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頒獎。
他詳察大地描繪祖國發展建設新藍圖,用學識、智慧、毅力和擔當,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級地質難題,用一份份驕人的業績,踐行著一名地質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