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雙眼睛,能從報表里看出‘金子’來。”提到中鐵二十二局三公司經濟管理部的高敏,同事們都會笑著說。這位2024年度中國鐵建三八紅旗手獲得者,就像一位“工程數據偵探”,總能在密密麻麻的數字中發現隱藏的價值。2024年,她帶領團隊通過精細化管理,為公司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高敏在核對項目經濟數據(許僑慰 攝)
“精細化管理”的扭虧密碼
“精細化管理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這是高敏對精細化管理的理解。高敏不僅編制了公司《項目精細化管理工作推進方案》,還積極導入項目建設過程中,在某房建項目上演“神操作”——通過優化基坑支護方案,使原預計虧損的工程,最終實現盈利40多萬元。
“管理創新就是要在制度的框框里跳舞。”針對房建項目“跑步上場”的特點,她對標一流工程單位,學習推廣的“分包商框架采購制度”更是將招標效率提升56.2%。“以前新項目開工要等1個月才能確定分包商,現在框架內的項目14天就能完成招標及合同簽訂。”項目經理們這樣評價這項改革。
“管理要像醫生‘把脈’,先診斷,再開方。”2024年,通過這套方法,她帶領團隊為30多個項目“對癥下藥”,力求實現“效益最大化”目標。在集團公司舉辦的精細化現場觀摩會上,三公司精細化管理方案獲得與會領導的高度評價,并在集團年度精細化考核中摘得桂冠。
“清標達人”的增值術
“清標不是簡單的核對,而是價值的再發現。”這是高敏常掛在嘴邊的話。去年,某重點項目進入合同清標階段,高敏帶著團隊逐條核對技術條款和商務條款。“這條混凝土標號變更,業主確認了嗎?”“暫列金額的比例需要重新測算……”連續幾周的細致審核,最終為公司爭取到合理可觀的合同增額。
“看合同就像‘繡花’,每一針每一線都要對齊。”有一次,她發現合同里不銹鋼欄桿被誤寫為鋼制欄桿,在挽回損失的同時,將其作為典型案例查擺同類問題。2024年,她和團隊完成的19份責任預算編制,全部實現“一次過會”,編制效率和質量顯著提高。
打造經管“生力軍”
“經管部不是審批部門,而是價值創造部門。”擔任部門負責人以來,高敏按照公司“傳幫帶”培養機制,帶著部員到瑞梅鐵路、廈門城際鐵路R1線等大型項目“沉浸式教學”,深度參與項目上場策劃與結算審計的過程中,讓價值創造的理念深入人心。
以推行“兩必審”制度為例,她帶領部門成員到各項目部,結合實際情況,采用“錯題集”的方式實戰教學,確保項目過程計價都經過量價雙審。“超計價就像毛細血管出血,單筆看著不多,加起來就是嚴重的效益流失。”2024年,通過這項制度,公司及時挽回了經濟損失。
從合同條款的字里行間“摳”效益,在施工方案的優化中“創”價值,高敏用細致的心思在數據的海洋里航行,為轉變項目粗放的管理方式,探尋一條精細化管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