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濰宿高鐵項目施工現場,智能化施工技術再次刷新施工速度。通過應用智能填筑系統,配備無人駕駛自動補壓、定位與測量、自動檢測等模塊,提高施工效率20%以上,為在雨季來臨前完成路基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是該公司以科技之力助力春日大干的一個縮影。
連日來,該公司在建項目緊抓氣溫回升、降水偏少的施工黃金窗口期,圍繞施工中心任務,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展技術攻關,向著“打造精品工程、沖刺年度目標”全速邁進。
濰宿高鐵項目路基施工(伊雪蕾 攝)
“通過智能填筑系統的自動化調度和實時監測,我們實現了填料配比、攤鋪厚度與碾壓強度的精準控制。”中鐵十四局濰宿高鐵項目技術負責人白志濤介紹,面對安丘站場復雜地形與嚴苛施工要求,傳統路基填筑方法已難以滿足需求。為此,他們以創新破局,率先在全線首次引用路基智能填筑技術,將土動力學、BIM建模、衛星定位、自動化控制、圖像識別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構建起覆蓋攤鋪、平整、碾壓、邊坡整形的全流程智能施工體系,攻克了傳統工藝精度低、效率低、質量波動大的難題,實現施工過程毫米級精準控制。
此外,該技術集成北斗定位、物聯網傳感與大數據分析功能,不僅將單日施工效率提升至傳統工藝的1.2倍,更能確保填筑質量合格率,預計在雨季到來之前完成所有站場內的路基施工,全面保障安丘站場的施工安全。
技術創新熱潮同樣涌動在雄商高鐵建設現場。近日,在該公司雄商高鐵項目任丘特大橋施工現場,一種應用于無砟軌道施工的定尺工裝收獲一致好評。
雄商高鐵項目無砟軌道施工(陳希 攝)
據中鐵十四局雄商高鐵項目總工王照全介紹,他們負責標段內雙線約58公里無砟軌道施工任務。為了快速掀起施工熱潮,他們聚焦施工重難點,積極改良設計新型無砟軌道底座板工裝,通過定制尺寸確保構件尺寸標準化,采用自密實壓緊裝置保證預埋件的垂直度和線性,增設鐵絲網防止混凝土開裂,實現內實外美。
粗略估算,對比舊工裝,新工藝顯著提升軌道板安裝效率,減少人工投入約15%,提高功效約20%,同時精準控制軌道板鋪設誤差,使軌道板橫向位移和上浮現象得到有效約束,關鍵指標較行業標準顯著提升。此外,針對自密實混凝土施工需求,該項目創新采用預埋式壓緊裝置,通過在底座板兩側垂直預埋固定件,確保自密實工裝穩固性,大幅提升混凝土灌注密實度。
當前,隨著無砟軌道的全面推進,該公司雄商高鐵建設已進入多專業協同攻堅階段,為后續建成通車創造了有利條件。